欢迎到访大连信雅达翻译服务有限公司网站!
新闻中心
聚焦大连翻译服务动态,发布翻译价格资讯,欢迎您的关注!
新闻中心
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
关于外国人名翻译的因俗就里
发布时间:2020-12-18 06:42:24
  |  
阅读量:2020-12-18
字号:
A+ A- A
广为流传的bai「巴尔的摩事件」里,人名「Imanishi」(今西)被翻译成了「伊玛尼茜」。
始作俑者似乎是方舟子。
特征如此明显的日本名字竟然被直接音译。
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个同事把「中田英寿」翻译成「Zhongtian Yingshou」。
更神奇的是,今西-卡利女士的姓,「Imanishi-Kari」被翻译成了「伊玛尼茜·嘉莉」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玛莉莲·梦露她爸的妖娆姓氏。

(A)大连翻译公司先和您谈错误的翻译,如“常凯申”:
先说华人名字的翻译,“常凯申”的错误是由于威妥玛拼音和现行汉语拼音体系的差别造成的,类似的错误如果出现在人名上,更容易出现困惑的地方是在香港的一些名字上,这些名字很可能英文的名配上粤语的姓,使得翻译的难度加大,例如邵逸夫作“Sir Run Run Shaw”,物理学家Anthony Zee(中文名:徐一鸿)的《可畏的对称》在中国出版时,将他的名字翻译成了“阿·热”,也属于这一类的错误(阿·热名叫徐一鸿);
日本与韩国朝鲜(有时候也包括东南亚的)人名的翻译:
例如韩语中,人的名字可能对应的汉字并不确定,例如最初我们并不知道朝鲜“金正恩”还是“金正银”,是等到朝鲜方面的网站公布之后我们才选用了“恩”;
在日文中,常见的错有直接译音而不翻译成对应的汉字的(例如将“Nagaosa”(永长)直接译成“纳高萨”,见:纳高萨(N.Nagaosa)-图书),也有一类其实不算错误,是因为有的日本人的名本身就是假名写成的,因此这时会出现多种翻译,这样的例子太多,不举例。

(B)大连翻译公司再和您谈不那么错误的翻译,例如“安德森”“国务卿克林顿”之类;
这类翻译的产生常常有些历史原因,也有一些是因为译者的疏漏。历史原因包括在民国时期有很多当时的译法,如果看到旧版的一些书籍,常常会见到,甚至港版、台湾版的书籍也对很多词有不同的翻译。严格的说这类都不算错误,只是会影响我们的阅读而已。还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有一些固定的搭配,例如我们会说“国务卿希拉里”,而不会说“国务卿克林顿”,这种时候同样不算翻译错误,但是确实有可能对我们的理解产生困扰。

现在再说“怎样避免”,从技术的角度。前面提到的一些“错误的原因”或许并不是真正问题的所在,甚至也不是题主真的想要知道的答案吧。我觉得真正的问题是,当某个我们熟悉的专有名词(或者专有名词的特定的汉字翻译)被多种语言反复变换之后是否还能找到对应,这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。

如果是机器翻译,大连信雅达翻译公司相信这个事情在学习了大量的翻译材料之后(这或许需要对语料库作更复杂的处理),利用一些学习方法,在考虑了上下文关联的情况下后应该会对翻译的准确性有所提高。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学习,计算出各种译法对整句话翻译正确的总概率(这一概率应当是贝叶斯式的条件概率),用极大似然法可以找到最可能的翻译,至少在这些词出现的时候,会出现一些选择,例如当出现“Andersen”,当其独立存在,那么它的翻译最可能是“安德森”,而当后面出现了“Denmark”“tale”“children”,那么这时这个概率则是考虑了后面几个词出现情况下的条件概率,这时“安德森”这个译法的条件概率将变得很低,而“安徒生”则会排在第一位。对于前面“国务卿希拉里”的例子,当看到“总统”,那么“克林顿”的概率会关联着增加,当看到“国务卿”,那么“希拉里”的概率会增加,当还看到有繁体汉字出现,那么“希拉蕊”更是超过“希拉里”,这跟输入法的原理是一样的,整句整句地输入总有更高的准确性,这一方法现在已经成为了机器翻译的潮流;
如果是人工翻译,那么最严谨的方法就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建索引,查百科全书或者维基,这时候熟悉具体专业的译者就很重要了,需要下苦功夫。

https://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1834844260334480100.html 原文出处不详,据说出自“知乎”